上海企业债务重组指南:10年资深顾问多金先生教你如何轻装上阵...

最近和不少上海的企业老板聊天,发现大家普遍有个头疼的问题——企业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每个月还利息都费劲,更别说扩大经营了。昨天还有个做了15年制造业的张老板跟我说:“多金先生,我企业账面上看着有利润,但每个月要还5笔贷款,银行、小贷公司、还有亲戚朋友的借条,利滚利算下来,一年白干……” 其实啊,这种情况不是没得救,关键看你会不会用“企业债务重组”这把钥匙。今天多金先生就结合自己在上海帮企业处理债务的10年经验,给大家好好聊聊这事儿,看完你就知道,债务不是洪水猛兽,用对了方法,它还能变成企业发展的助推器。

一、到底啥是企业债务重组?别被专业名词吓到

说白了,企业债务重组就是给企业的债务“做个手术”。你可能听过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但债务重组可不是简单的“拆墙”,而是把不合理的债务结构“推倒重来”。我给你打个比方:假设你企业现在欠了3笔钱——一笔年化15%的短期民间借贷,一笔年化10%的银行流贷,还有一笔年化8%的供应商欠款,每个月还款时间不一样,金额忽高忽低,搞得你现金流像坐过山车。这时候债务重组要做的,就是帮你把这些“零散的、高成本的、短期的”债务,整合成“一两笔、低成本的、长期的”债务,就像把一堆乱麻理成一根整齐的绳子,还款压力一下子就小了。

在上海,企业债务重组主要有这么几种玩法:第一种是“债务置换”,用低利率的新贷款还掉高利率的旧贷款,比如我去年帮浦东一家科技公司做的,把他们年化18%的小贷置换成了银行年化6%的科技贷,光利息一年就省了60多万;第二种是“债务展期”,和债权人商量把还款期限拉长,比如原来1年期的贷款展成3年,每个月还的钱自然就少了;第三种是“债转股”,如果债权人看好你企业前景,可以把债务转成股权,这样你暂时不用还钱,债权人变成股东,以后企业赚了钱再分红;第四种是“减免协商”,和债权人谈减免部分利息或本金,这种情况一般需要企业有确实的困难,但又有复苏的希望,比如疫情期间我帮几家餐饮企业做的,银行减免了部分罚息,让他们缓过来了。

可能有老板会说:“多金先生,这听着是不是太理想了?债权人凭啥同意?” 这你就得知道,债权人也不是傻子——你要是真破产了,他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,但通过重组让你企业活下去,他至少能收回本金,甚至还能赚点利息。尤其是上海的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,现在都有成熟的债务重组政策,只要你的企业有持续经营的能力,不是恶意赖账,坐下来谈的成功率其实挺高的。关键就看你会不会谈,能不能拿出让债权人信服的方案,这也就是专业顾问的价值所在。

二、为什么上海企业特别需要债务重组?这3个痛点戳中多少老板

在上海做企业,机会多,但挑战也不小。我接触过上千家企业,发现90%面临债务问题的老板,都逃不开这3个痛点,你看看自己中招没?

第一个痛点:融资成本高得像“吸血鬼”。 上海虽然是金融中心,但中小企业想从银行拿到低息贷款并不容易。很多老板一开始为了应急,找了小贷公司、民间借贷,甚至网贷,这些钱看着来得快,但利率高得吓人——年化15%都算低的,有的甚至超过24%。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老板,在嘉定做汽车零部件,借了500万民间借贷,一年利息就要120万,企业毛利才150万,基本上等于给债主打工。这种情况下,债务重组就是“救命稻草”,只要能把高息债务换成银行低息贷款,企业立刻就能“喘口气”。去年我帮他做了置换,把500万民间借贷换成了银行年化4.5%的经营贷,一年利息从120万降到22.5万,省下的97.5万够他招10个技术工人了。

第二个痛点:债务期限错配,像个“定时炸弹”。 啥叫期限错配?就是你用短期贷款投了长期项目。比如很多老板用1年期的流贷去盖厂房、买设备,结果厂房还没盖好,贷款到期了,这时候去哪儿找钱还?只能再去借新钱,陷入“以贷养贷”的恶性循环。上海有个做生物医药的老板就吃过这个亏,他研发新药需要3年,但贷款全是1年期的,每年都要“倒贷”,有一次银行突然收紧信贷,新贷没批下来,旧贷还不上,差点把企业整垮。后来我帮他做了债务重组,把短期贷款换成了3年期的项目贷,还款节奏和研发周期匹配上了,现在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,估值翻了5倍。你说,要是早点做重组,是不是能少走很多弯路?

第三个痛点:债务太分散,管理起来像“打地鼠”。 我见过一个老板,在上海开了3家连锁超市,欠了8家机构的钱——4家银行、2个小贷公司、1个网贷平台,还有亲戚朋友的借款,每个月10号、15号、20号、25号都要还款,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,光记账就得请个专职会计。更麻烦的是,万一有一笔没还上,所有债权人都会上门催收,企业信誉全毁了。这种情况下,债务重组就是“整合器”,把分散的债务归集到一两笔贷款里,每个月固定时间还固定金额,现金流一下子就清晰了。我给他做完重组后,他说:“多金先生,现在我每天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,不用再担心哪天忘了还款。”

其实啊,上海企业之所以容易陷入债务困境,和这里的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。竞争激烈、成本高(房租、人工都是全国顶尖),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大,但又缺乏专业的财务规划能力。很多老板是业务出身,擅长搞市场、抓生产,但对金融工具一窍不通,只知道“缺钱了就借钱”,结果借到最后,债台高筑。这时候,债务重组就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“必答题”了——答对了,企业就能活下去,甚至活得更好;答错了,可能就真的被债务压垮了。

三、哪些企业适合做债务重组?3类企业赶紧“对号入座”

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债务重组,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债务重组。根据我10年在上海的经验,以下这3类企业,要是你符合其中一条,就得赶紧考虑债务重组了,别等资金链断了才着急。

第一类:有稳定现金流,但被高息债务“拖垮”的企业。 这类企业最典型的特点就是“有活干,有钱赚,但就是没钱还债”。比如上海有很多做外贸的企业,订单稳定,每个月有营业额,但因为前几年疫情导致货物积压,借了不少高息贷款周转,现在订单恢复了,但赚的钱大部分都拿去还利息了。我上个月帮奉贤区一家做服装出口的企业做了

上海贷款一条龙

多金先生:131 0609 8764